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
--箴言22章6節
| 「這句話提醒父母,從小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,是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責任。 我的女兒今年五歲,每天她有20分鐘的平板時間,她會看小豬佩奇、讚美詩歌和跳舞的影片等等。隨著養成了看平板的習慣,她要求越來越多的時間,也會拖延結束的時間。我擔心她會越來越沉迷螢幕,進而削弱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心,甚至影響到深入學習的能力。於是,在過去幾個月裡,我嘗試了幾種方法來引導她,同時也對3C教養有了更深的體會。
直到最近,我理解了他們背後的擔憂與不確定性。在子女教養的過程中,僅「以身作則」是不夠的,同樣重要的是「引導」,而後者需要更多的技術與練習。
一、陪伴—讓3C時間成為親子時間
許多父母讓孩子看平板的原因,往往是因為自己當下太忙,無法陪伴。但我發現,如果在她觀看接近結束時,刻意抽出時間陪她一起看,聽她分享喜歡影片的原因,並一同歡笑,這樣不僅能了解她近期的興趣,也能建立彼此的情感連結,讓孩子不再是孤單地使用科技,而是在有愛的陪伴下探索世界。
二、成就感—讓孩子體會努力的價值
觀看影片容易獲得即時的快樂,但這種快樂是短暫且空虛的。為了幫助女兒體會努力的價值,我會把她的畫作或手作勞作貼在家中醒目的位置,和她一起欣賞,並強調這些是她努力後才擁有的成果。讓她明白,看影片帶來的是瞬間的刺激,而親手完成作品,則是可以長久感到驕傲與滿足的經驗。
三、以身作則—父母先做到節制
孩子模仿父母的行為遠比聽從指令來得深刻。為了以身作則,我在下班後除了必要的聯絡與訊息確認外,幾乎不會拿起手機,而是更多地陪伴她、整理家務或者閱讀,用行動展現「有事才使用手機」的理念,期望能幫助她建立健康使用3C產品的態度。
除了上述的做法,我也體認到,3C教養還需要幾個重要的觀念補充:
‧ 設定明確規則:我會跟女兒事先約定好使用時間,並且堅持執行,可以讓孩子知道3C不是無限制的娛樂。
‧引導而非單純禁止:與其全面禁止,不如教導孩子如何選擇有益的內容,並學會自律。
‧ 培養替代活動:提供閱讀、戶外活動、手作創作等有趣選項,讓孩子在3C之外,也能找到滿足感。
‧定期對話與反思:和孩子討論他們看的內容,引導他們思考觀看後的感受與學到的事情。
3C產品本身不是敵人,關鍵在於父母是否有智慧地引導與陪伴,讓孩子從小建立健康、節制的使用態度。
鄭明析牧師在2025年3月23日主日話語也有提到節制地使用手機的重要性。
主題:「學習吧!不瞭解就是痛苦和死亡。」
節錄:「太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中,看電視、看手機、看社群媒體,這只是暫時的生活罷了。若自己貪圖舒服、每個瞬間都如此生活,即使自己一生的福分臨到也不會曉得。就算福分來了,自己還是會因為時間不夠而走不完該走的路。」
孩子的人生道路是從小一步步鋪設的。身為父母要讓他們認清短暫的誘惑,陪伴他們探尋各種事物背後的虛空或價值,引導他們不至於因為貪圖一時的舒適而錯過他們的福分與天賦。
【延伸閱讀】
見面與對話:你們要完全,像 神完全一樣